来源:中金在线核心配资知识网
引言:
“从 *ST步森(维权)股价异动看西凤酒的资本躁动,揭开这家“四大名酒”唯一未上市企业的困局——百亿营收背后,是贴牌模式反噬、高端化乏力与全国化受阻的多重挑战。”
当ST 步森的股价因西凤酒前董事长秦本平的提名而连续涨停时,资本市场对这一“四大名酒”中唯一未上市品牌的狂热,实则暴露了其长达十余年的资本困局。6月6日,宝鸡方维同创提交的换届提案中,退休老将秦本平的名字与宝鸡市财政局的国资背景产生化学反应,点燃“借壳上市”猜想,但ST步森随后的澄清公告又让股价迅速回落——这场资本闹剧的背后,是西凤酒百亿营收背后难以掩盖的三重矛盾:IPO 屡战屡败的资本化困局、贴牌模式透支品牌价值的经营隐患,以及高端化进程中与头部酒企的巨大差距。
资本迷局:四次IPO折戟背后的体制性困境
作为 1952 年与茅台、汾酒、 泸州老窖 并列的“四大名酒”,西凤酒的资本化进程却堪称 A 股最坎坷的 白酒 故事。2012 年首次 IPO 因财务造假曝光折戟——审计显示其 2011 年实际营收仅 15 亿元,与公布的 30 亿元相差一半,累计亏损达 4.2 亿元;2016 年二度冲刺时,5800 万元银行承兑汇票挪用事件让上市梦碎;2017 年因高管改制中涉嫌贪腐第三次失败;2018 年上会前夕突发“塑化剂超标”事件,被迫撤回申请。
屡败屡战的背后,是西凤酒作为宝鸡市属国企的体制性难题。2024 年方维同创通过司法拍卖成为ST 步森控股股东,实控人追溯至宝鸡市财政局,而西凤酒集团同样是宝鸡市属国有独资企业,这种“同属一地国资”的背景,让市场持续滋生借壳想象。但事实上,西凤酒 2023 年 103.4 亿元的营收规模,与ST 步森不足 5 亿元的体量差距悬殊,资本热炒更像是对白酒企业上市稀缺性的应激反应——自 2016 年 金徽酒 后,A 股再无白酒生产企业成功 IPO,西凤酒作为“凤香型鼻祖”的资本缺位,更凸显了行业分化的残酷现实。
贴牌反噬:2000款贴牌酒与高端化的冰火两重天
当西凤酒被业界戏称为“白酒界南极人”时,其2010年代初为扩大市场份额埋下的贴牌隐患已全面爆发。数据显示,2017年西凤酒贴牌产品销量占比达36.44%,市场上一度流通着2000多种贴牌产品,从“秦皇御宴”到“酒海海窖龄”,混乱的产品线不仅导致2024年多次陷入侵权纠纷,更严重透支了品牌溢价。
尽管2019年张正上任后力推“二次创业”,砍掉大量贴牌产品并推出3980元/瓶的五星红西凤作为超高端产品,但高端化成效堪忧。2017年其高档产品收入占比仅10.78%,且呈逐年下滑趋势;2023年红西凤系列虽实现102%的增长,但整体高端产品在百亿营收中占比仍不足15%,与茅台超90%的高端产品结构形成鲜明对比。更严峻的是,2025年白酒行业进入“存量竞争+价格倒挂”的调整期,800-1500元价格带成为倒挂重灾区,西凤酒高端产品面临的市场环境愈发严苛。
全国化迷途:省外营收占比不足三成的地域枷锁
在西凤酒“十四五末 200 亿,2035 年千亿”的宏伟目标中,全国化被视为关键突破口,但数据显示其 2015-2017 年省外销售收入占比长期低于 30%,2021 年虽提升至近四成,但仍远低于汾酒 60%以上的省外占比。2023 年河南、山东等特区市场增长超 50%,北京、上海市场占有率翻倍,但西北市场仍贡献超六成营收,这种“偏安一隅”的格局,使其在白酒消费群体萎缩、场景弱化的大环境中尤为被动——2025 年上半年,77%的酒企反馈市场遇冷,中低端价格带成为动销主力,西凤酒赖以生存的区域市场正面临消费降级的冲击。
责任编辑:王翔 核心配资知识网
深金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